《庄子》则阳篇记载关于打仗的寓言故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庄子》则阳篇记载关于打仗的寓言故事。

身为中国人太幸福了,每次一有困惑,总能在诸子百家中找到答案。

《庄子》则阳篇记载了两国打仗的寓言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叫“蜗牛”的世界里,左角有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也有个国家叫“蛮氏”,它们之间经常互相争地打仗,死亡人数达数万人,追逐失败的军队要15天才能返回。

这则寓言故事把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限定在“蜗牛”的触角上。

让他们连连征战的地块,也超不过蜗牛这般大小,数万人却要为此而丧命。

故事的背景是,魏惠王和齐威王盟誓,齐威王却背弃信誉,魏惠王非常愤怒,想派人去刺杀他。

有人劝魏惠王直接发兵攻打,有人则说现在已经7年不打仗了,劝说打仗是好乱的人。

魏惠王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惠子向他引荐了一位得道高人,得道高人向魏惠王讲了这则寓言故事。

庄子是一个非常有幽默细胞的人,他把故事中的世界称为“蜗牛。

蜗牛是球状的,和地球倒是有相似之处。蜗牛有两个触角,战争发生在两个触角之间,可是,他们争来争去,最终也同在蜗牛这个生物中。

一个国家的名字叫“触氏”,“触氏”相当于蜗牛的触角,以此来显示国之小。

另一个国家的名字则叫“蛮氏”,“蛮氏”代表着未开化。

野蛮人遇到问题喜欢靠武力,文明人用谈判解决问题。这两个国家,动辄上武,只能是“蛮氏”了。

故事的结局是魏惠王听完这则故事后怅然若失,向惠子称赞这位高人圣人般的智慧。惠子说,尧舜的赞美对他来说,只有一丝声响而已。

庄子处于战国时期,当时中华大地上经常上演两国相争,死伤无数。

庄子认为,中国在这宇宙中,就像米仓中的一粒米而已。

这世间的物,数量不可计数,时间永无止境,得与失变化不定,终始难以固定。

上下四方无穷无尽,游心于无穷的道,岂不逍遥?

附原文: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