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堂教学的认识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最新课堂教学的认识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一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9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二

教材p44—47内容、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第1----4题。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理解乘法的意义,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理解乘法的意义。

2、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3、生:我想知道小火车上一共坐多少人?

……

4、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助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吧!(出示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课本第44--47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例1、例2、例3及“做一做”题目。

(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知道“计算相同的数相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并解决问题。

1、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辅导)

2、指名板演。

3、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图形,并算出摆出的图形各用多少根小棒。

4、同桌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例1、例2、例3并完成“做一做”题目,(教师相机进行指导,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同桌进行互相展示)

5、小结。

1、全班交流,获得共识。

师:同学们刚才在同桌交流时都表现得积极,想不想把你们的成果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呢?(要求学生展示成果后,互相质疑,激发冲突。)

生1:我知道求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多少根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2:我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的第1题,各小组指名展示成果。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的第3题,各小组指名展示成果。

3、火眼金睛。

2+2+2+2=(2)×(2)      4+4+4+4+4=(4)×(4)

4、生活中的数学。

每名男同学有2支笔,算算你们小组男同学有多少支笔?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乘法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评、互评、质疑,师评)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三

一、创设情境:

师:这节课我们同学之间,小组之间都来比一比,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老师环视全班)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那每样奖品老师带了多少个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你最喜欢什么?

生1:我最喜欢小红花。

生2:我最喜欢智慧星。

生3:我最喜欢小铅笔。

……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你最喜欢的奖品有多少个?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算的是哪类奖品,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4:我算的是智慧星,列算式是5+5+5=15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点击相对应的算式)

师:算得真快。还有不同的吗?

生5:我算得是小红花,列算式是1+2+4=7。

生6:我算得是红苹果,列算式是2+2+2+2=8。

生7:我算得是小铅笔,列算式是4+4+4+4+4=20。

二、探究新知:

(同桌互说)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2+2+2+2=8的加数都是2。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那其它几道呢?谁来补充?

生:加数都是2。

师:2我们可以叫它相同加数。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有4个2相加。

师:你想说哪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怎样?同意他的意见的同学拍拍手。

……

三、初步认识乘法。

师:(点课件)如果5盒再添2盒,一共是几盒?

生:比5盒多2盒是7盒

(点课件:7盒是多少枝?)

师:那7盒是多少枝?列加法算式是几个4相加呢?

(点课件:4+4+4+4+4+4+4=28枝)

师:这个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是几个4相加。

生:4+4+4+4+4+4+4=28相同加数是4,有7个4相加。

首先来找一找它的相同加数,它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相同加数是4。(师板书4)

师:再来数一数有几个4相加呢?

生:有5个4相加。(师板书5)

师:5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4×5(师在4和5 中间连上乘号)

师:这个像小叉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跟老师学写,左斜,右斜。

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联系加法算式看一看,这里的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生:4就是加法中的相同的加数,5就是有5个4。

生齐读算式。

生尝试练习

师:谁有勇气第一个上来,说一说你改写的是哪一道?怎样改写的?

生2:我还有补充,还可以写成4×2=8。

(根据学生说的点出算式)

师:说得真好,那这道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呢?

生3:因为有4个2相加,所以把2和4相乘。

师:和他写一样的同学点点头。

……

生4:有3个5相加,所以3乘5。

或5×4=20

生6: 1+2+4=7这道算式的加数不相同。

师:谁来说一说你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有什么感觉?

生7: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写起来简便多了。

师:将长长的算式变得很简短了,看来用乘法可真简便。

生8:写加法要写很长,而乘法算式只要把两个数用乘号连起来。

师:你能说说是把哪两个数用乘号连起来吗?

生9:乘号一边是相同的加数,另一边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说得真不错!为他鼓掌。

师:(请看大屏幕),那7 盒有多少枝笔?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0:7×4=28或4×7=28(点课件)

师:以后解决这类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你会选择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生11:我会用乘法来计算。

生12:用加法算很麻烦时,我会选择用乘法来算。

四 课堂小结

生1:我知道了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真简便。

生2:我知道只有相同加数连加才能改成乘法算式

生3:我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了乘号边的叫乘数,结果叫积。

生4:我觉得他的表现太好了。

五、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一共有多少只鸟?怎么列算式。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说一说。

师:你是这样列的,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这个乘法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1:这里的3是相同的加数,4是有4个3。

生2:加法算式是7+7=14,乘法算式是7×7=14

生3: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学生边举手,边迫不及待的想发言)。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请你说一说。

生3:乘法算式应该是 7×2=14。

师:明明加数算式中都是7,你的2从哪里来的呢?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真棒!太精彩了。(回问出错的学生,你明白了吗?)

……

第二关:

师:怎么样,他摘对了吗?举起来,读一读这道算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你真能干。

生:(把7×4读成4乘7)

师:读乘法算式应从左往右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7×4读作7乘4

让我们给自己一些掌声好吗?

第三关:

(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们组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坐飞机?乘法算式是4×2=8。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 其它小组解决的问题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吗?

师:能把想法告诉大家吗?

师:你们组解决的问题还真不少,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师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适时评点各小组的表现。并贴上小铅笔。)

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

结语: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去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四

网球运动在国外已有接近100年历史,是广泛开展的群众性运动。中国网球一直以专业性为主,网球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而任何运动要发展,要出成绩都必须依赖于雄厚的群众基础的;由于受到不富裕的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全面开展这项运动,这就决定了普及和普及基础提高的难度之大。我国现有的体育竞赛体制又决定了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少年球员的培育上,因此,我国的球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竞赛机会太少,球员难以在大赛中得到锻炼、提高,可供选材的范围很窄,人数有限,真正有潜质的苗子可谓少之又少。

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除所有的训练必须分龄、分类、分量外,运动员的起居饮食的安排都有严格的数据支持,决不能想当然或凭感觉来处理。目前中国缺乏的正是现代化的训练方法。中国大部分教练员是从队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的,他们直接继承了前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在这种训练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合理的动作,因为考虑到暂时的成绩,或教练员水平的原因,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所以改变教练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网球训练理念,引进新的教材、新的训练方法是必需的。

按照目前各省市各级专业网球队的编制,每个教练要负责多个队员,因此每个球员受到的`关注必然就相应减少。全国现役专业队网球教练员总数为12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6人,高级教练25人,高级以上教练员大多数为大专学历,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视野不宽、业务不精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够,训练方法、手段陈旧,对新技术、新打法的学习研究不够。在教练员整体队伍当中,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少,更缺少象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优势项目的有威信的领军人物。

中国的青少年成绩相当不错,但一上到成年组就与外国球手拉开很大距离,通过对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外,11岁以下的大部分以培养球感为主,到13岁才进入竞技及技术的训练,在此之前不会对这些青少年要求成绩,还会强调胜负并不重要,直到13—16岁才开始强化训练。在国内,网球在青少年组已经要出成绩,而且这种要求青少年出成绩的年龄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在短网比赛中。青少年在训练中备受压力,导致该项运动对他们来说已严重缺乏趣味性。这种情况很自然就会大幅度地削弱竞技的后备力量。同时,过早出成绩,会使青少年忽略网球的思考性、技巧性,从而制约他们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

网球教学技巧

2.

网球正拍击球教学

3.

网球基本技巧教学

4.

网球上旋发球教学

5.

网球教学技巧有哪些

6.

网球反拍击球动作教学

7.

打网球基本技巧教学

8.

网球教学的技巧

-->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五

师:3个4相加

生:4+4+4

师:5个10相加

生:10+10+10+10+10

师:9个8相加

生:8+8+8+8+8+8+8+8+8+8

师:写得累不累?

生:不累;和平常一样……

老师只好自己说加法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案例2:

第九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的其中一个片段:

1、写出下面各题的算式。

(3)电视机厂每天生产a台电视机,2天生产多少台?(a×2)

(5)一种奶糖每千克是b元,买c千克应付多少元?(b×c)

(6)小红每天吃1个苹果,n天吃几个苹果?(1×n)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乘法式子中因数的特点分类。

a×2                b×c

1×n

5、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写出第2、3类的式子。

a×2 = 2 a                     

6、问:这样简写对吗?请看书第91页。

7、看书后学生自我纠正刚才的写法,并说明理由。

a×2 = a2,因为数和字母相乘,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n=1n,1与任何字母相乘,1省略不写。

8、四人小组讨论简写的条件和规则。

9、反馈

简写的规则:(1)乘号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

(2)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3)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反思: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体验的材料要典型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六

…… 

师:同学们,国庆节快要到了,你们喜欢去哪儿玩?

生1:去山上玩。

生2:去农村玩。

生3:去公园玩。

. . . . . .

生1:游乐场里小火车每个车厢有3人,共有4个车厢。

师:观察真细致,怎样列式?

生1:3+3+3+3

师:也就是说你是用加法算的,是吗?

生2:过山车每个车厢里有2人,共有6个车厢。

师:观察得很认真。

生3:摩天轮每个小屋里坐4个人,共有5个小屋。

师:说得太具体了。

. . . . . .

生:他们在摆小棒呢!

师问:你们想不想摆呀?

生:想

师:谁能说说你喜欢用小棒摆什么图案。

指名说:

生回答:. . . . . .

师:那我们来个小型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摆出的图案最多。开始吧!

生在纸板上摆小棒

师: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案?

生1:我摆了6个三角形。

生2:我摆了5个小雨伞。

生3:我摆了2个五角星。

. . . . . .

师: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你的作品,并把算式说给大家听听?

台上展示:

生1边摆边说:我摆了4个小雨伞,列式为:4+4+4+4=16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加数都是4。

师:有几个4?

生:4个4

师:谁还愿意到前面来展示?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列式为:5+5=10

生:2×5

师:还可以怎样改呢?

生:5×2

师:在这里5表示什么(相同的加数)

2表示什么呢?(5的个数)

生3:我摆了一个小房子和一棵小树 列式:8+6=14

师:观察这个算式,可不可以把它改成乘法?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相同的加数

师:观察纸板上的图案,能否列成乘法算式?

指名说 ,同学回答

生汇报:

过山车:3×4=12(人)

小火车:2×6=12(人)

摩天轮:4×5=20(人)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不仅完整而且解答的也很准确。

师:打开书46页,完成 做一做 直接填在书上。找生说

看大屏幕课件:

师:认真观察,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同桌说说。

列加法算式:4+4=8

列乘法算式:2×4=8或4×2=8

出示课件2

师问:这是几个几?

生:每组有2熊猫,有3组所以有3个2。答对出示小星星

出示课件3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列成乘法算式:3×5或5×3;4×6或6×4 

出示课件4

师: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讨论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

生2:我学会了那些算式可以改成乘法算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出知识点,这样体现了生活有

数学认识,另外,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发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从

而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有急躁的心理,故而使课堂中有些问题的处过

于简单化,使学生理解不透彻,特别是对练习题的处理给人以蜻蜓水

的感觉,没有深挖掘有待于今后提高。还有教者在教学语言上不规范

对于相同加数和加数相同有些混淆。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环节处理以及教学语言和练习题的处理上

还有待于加强。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七

这是一节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新课程人教版三册第44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

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乘法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课件、小棒、题卡。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

师:好玩的还真不少,其实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一幅图中你们就能想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首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2)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3)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3.引出课题。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加数相同,每题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教师先摆1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师:那摆4个这样的三角形共用几根小棒呢?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师板书.在找出相同加数和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时,板书出4个3。

师:讲解4个3相加,可以写成这样:在4和3的中间写一个新的符号——乘号,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紧接着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4个3相加等于12,所以4×3=12,也可以写成乘法算3×4=12,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通过摆这组图形我们列出了一道加法和两道相应的乘法。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生摆汇报展示。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写乘法算式。老师只起引领作用。

归纳总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请同学比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接着让学生把游乐园里列出的那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最后进行反馈。

(三)应用拓展,深化新知。

(1)基础题练习。

(2)综合应用。

(3)拓展练习。

课堂教学的认识篇九

一、说教材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  手,导入  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  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