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麋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麋鹿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麋鹿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