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谈会上讲话:围绕7个突出,对年轻人提出具体要求,非常精彩
今天分享一篇在青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的发言稿,全文主要围绕7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全文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贴合实际工作经验,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由于篇幅受限,本章只分享部分内容,作者从事体制内写作12年,感谢头条提供平台,若有疑问,期待各位指导和交流。
在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事业发展的排头兵、生力军。青年要在“德、勤、实、新、严、和、美”上多下功夫,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惟忠惟诚,在自我完善上突出一个“德”字
这里仅就青年如何为人处事突出强调两点:一是要做到正心。“智术百端,不如一心守正”,与其挖空心思设想百般智谋计术,还不如具备一颗恪守天道正理的心,做到以真示人,以诚待人,以实对人,多一些光明磊落,多一些真诚坦荡,这样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身心都会轻松很多、愉悦很多。二是要做到敬业。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忠”是指做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言行一致,这就要求我们竭尽所能把本职工作完成好、把承诺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敷衍了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有打牢道德根基,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行得更正、走得更远。
二、驰而不息,在能力提升上突出一个“勤”字
青年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牢记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一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古人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说明学习是一个终生不辍的话题。“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二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青年要结合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是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道德经》里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都是工作学习当中要注意从平时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只有长期坚持学习、实践和思考,才会积少成多、积跬步以至千里,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生发不竭动力。
三、担当作为,在推进工作上突出一个“实”字
面对困难和挑战,做一个置身事外的批评者,还是做一个勇往直前的担当者,是需要青年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要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务实,或者说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成果导向,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
我们不提倡“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刻板教条,更不主张破坏既定规则、违背契约精神的“田忌赛马”,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认真学习熟练地掌握各项**制度规定,通过深入实际真正地了解各种问题困难风险,通过真抓实干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在弄通做实、推动工作上多下功夫,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真正结合起来。
四、开拓进取,在自我超越上突出一个“新”字
需要和青年同志们强调的一点是,工作中大到提出新理论、出台***是创“新”,小到文稿质量提升、工作成效提高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新”,而且是更为实在、更为实际的创新。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分清“重复”与“持续”之间的巨大差异。“重复”是漫不经心做着和昨天、过去一模一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持续”则是用心去做每一天该做的事,追求的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也必须不断地改良、改善,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正是这样一种“持续”,孕育着突破和创新,将平凡变为非凡。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说过,除掉睡眠,人的一生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青年干部要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天,注重从细微之处做起,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在“持续”中推陈出新,在平凡中孕育非凡。
五、防微杜渐,在自我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青年要在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必须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勿以恶小而为之”,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渐行渐远,才会不断跨入新的境界。
就青年自身成长而言,突出强调三点:一是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管子》曾有论述,“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纪律规矩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可以使人“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形象一点来说,把人生比喻为一辆疾驰的汽车,纪律规矩就是刹车器,如果刹车器失灵,最终会车损人伤甚至车毁人亡。切记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任性放纵,迟早会酿成大祸。
二是严格自律。成功的人原因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严格的自律,“自律者,其身自守,故能成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相反,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做不到自律,就如同穿上了遛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是往前、往后或者是原地打转,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败垂成。
三是谨言慎行。“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讲的就是谨言慎行的重要性。青年要从日常一言一行做起,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将严谨意识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上。
就日常工作来说,也突出强调三点:一是增强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区分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制定周密详实的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二是突出精准性。大到制定一项政策制度,小到起草一份签报说明,都要注意用词准、数字准、引用准、表述准,从文稿的属性、标题、格式、字体、标点、落款都应符合标准和规范。青年要从工作之初就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三是注重安全性。(略)
六、责己恕人,在与人交往上突出一个“和”字
如何真正做到团结一心、相互亲和?仅强调以下三点:一是开诚布公。真诚坦率、公正公道不仅是为人处世重要的道德品质,而且是消除嫌隙、增进互信、实现共赢的基本前提,大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分歧,小到生活中的琐碎恩怨冲突,只要双方都能诚心诚意、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建议、充分沟通交流,大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至少不会再加深误会和矛盾。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是一个人顺利成长的重要基础,而开诚布公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二是换位思考。宋代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讲过一段话,“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责”讲的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恕”即指要懂得换位思考,说话做事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当作行为准则的话,我们前行的道路就会通畅很多。
三是谦虚待人。青年在工作中要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则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谦虚不但可以使人进步,更可以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青年同志们各有所长,但一定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明白“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的道理,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
七、有声有色,在业余生活上突出一个“美”字
积极、乐观、阳光的精神风貌往往体现在高尚的生活情趣之中,在此只和青年朋友们突出强调两点:
一是终身保持读书的习惯。“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阔人生的视野,增加人生的厚度。除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一片丹心图报国”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需要我们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此外,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二是终身保持运动的习惯。“流水不腐,户枢不蟗”,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更离不开运动,运动是保持一个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不竭源泉。领袖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分春夏秋冬,常年坚持锻炼身体,73岁高龄时还畅游长江。多项研究表明,运动除了使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获得充沛的精力、远离疾病困扰外,还能有效增强神经活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升思考思辨能力,可以长期保持阳光开朗、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一个人真正的衰老,不是从第一缕白发、第一道皱纹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和青年同志们共勉的是,读书和运动,是我们毕生都要坚持做好的两件事,一个人的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